手机阅读 APP

坤颐:

前些天你问我关于手机阅读的历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只能将自己的零碎回忆整理出来,分若干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叙述。我从 2013 年 Kindle 入华以来,正式开始电子阅读,但因心无定性,收藏的书多,打开的书多,读完的书甚少,故十多年也没有什么长进,望你引以为戒。第一篇,我从手机阅读器讲起,只勾划轮廓,细节、数据未做考证,但是有了这些名词,借助搜索或者 AI,很容易掌握详情,并修正其中的错漏。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太多,真假已不重要,也无从分辨,重要的是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可以从容应对未知的世界。

电子阅读以 iPhone 发布为分水岭。早期的智能手机,如黑莓,多普达,诺基亚,都有自己的阅读软件,可以打开 txt 文本,也有定制文件格式如 mobi、lit 等,受制于屏幕大小、操作系统的运算速度,体验一般。我曾经有一台摩托罗拉 E770,支持 Java,把 txt 打包为 jar 格式即可阅读需,我在那只能显示三行文本的屏幕上,看了半部三国演义。直到今天,互联网上仍然保存了大量为早期手机制作的电子书文本,典型的特征是为了适应屏幕大小,有很多硬回车,现在要重新排版这类书籍,并不容易,完全依赖机器识别换行符是不可靠的。

iPhone 发布以后,电子阅读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国内最早流行的是熊猫读书,界面精美,体验丝滑,支持 txt 文本,自动分章,纸书阅读应该感受到了威胁。

2013 年 Kindle 进入大陆,培养了市场,也培养了人才,虽然 10 年以后黯然退出,但对国内电子阅读生态的塑造,功不可灭。Kindle 不只有墨水屏阅读器,也有跨平台的 APP,催生了以掌阅为代表的国内 APP,但掌阅的付费用户到底有多少,盈利如何,我没有数据。

小米开发了多看阅读,因为支持精排,有大量拥趸,看过精排电子书,很难再适应原始格式了,就像一个人很难从精装修的房子退回毛坯房一样。但近年来多看的升级,一步一步将精排逼向死角,引发广泛的争议。这不是多看的产品经理脑子进水了,是商业模式决定的,对网友自制的免费/盗版精排书支持的太好,多看平台的收费资源就无人问津。

苹果和安卓系统,也都有原生的电子阅读 APP。iOS 和 macOS 的 Books APP,支持 ePub 格式的电子书,体验也还不错,但没有商城服务。华为手机的内置阅读器早期为掌阅定制版,2024 年华为推出了独立的华为阅读,已看不到掌阅的痕迹。

手机电子阅读的最大赢家是微信读书,体验很好,免费资源非常丰富,即使收费书籍,也支持一定比例的试读,我认为这是腾讯对人类知识传播最大的贡献。微信阅读支持导入本地 ePub 电子书,支持 AI 语音听书,声音效果远比 TTS 好太多。微信读书也有听书版块,甚至有独立 APP 微信听书,同样多数书籍免费,而且质量很好。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知识,以及知识的载体,都是免费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甲辰年壬申月癸亥日于白石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