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仰邀 宠辱若惊,◎宠,荣贵也。辱,卑贱也。若惊,不安之貌。宠辱若惊者,言惊宠如惊辱也。贵大患若身,◎贵,畏也,言畏其身若畏大患也。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人知以辱为下,而不知辱生于宠,则辱非下而宠为下矣。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知宠为下,则得之若不安,而失之之时,亦若得之之时,无所损矣。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大患者,身生疾病攻之于内,宠辱得失撄之于外,皆因有此身,方有此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无身,谓忘其身也,知身之非实而忘之,则大患尽去。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贵,自重其身也,不䡖以身为天下,天下反可寄于吾身。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爱,自惜其身也,惜以身为天下,天下反可托于吾身。 夫圣人既不以外而戕内,则其守内也。惊宠如惊辱,畏身如畏大患。何以言之?宠辱原非两物,宠为辱先,故下之,而得亦惊,失亦若惊,则未尝安宠而惊辱矣。有身乃大患之本,能忘其身而吉㓙皆不得撄之,则身且若无,而患自不生矣。推而言之,贵以身为天下,而天下可寄,爱以身为天下而天下可托,则知不有其身,然后可以涉世而无累也。
Category: Biblioteca
御定道徳经注第十二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仰邀 五色令人自盲,◎盲,言惑于视也。五音令人耳聋,◎聋,谓惑于聴也。五味令人口爽,◎爽,谓失正味也。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发狂,谓心神不定也。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谓非日用常行之物。行妨,妨害徳行也。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腹者,内也,受而不取,纳而不留。目者,外也,贪而不能受,愈见而愈不足。故去彼取此。◎彼者,目也,此者,腹也。 此章言圣人守身之㫖。至人性定于中,目辨色,耳审音,口和味,田猎以时,珍货在御,随境而中。不惑,盖得其正也。若中,无所主则为物迁,遂使五色足以盲目,五音足以聋耳,五味足以爽口,田猎足以乱心,难得之货足以伤行。种种皆失其正,外泪而真漓矣。圣人惟守内,不务外,使其心承受诸物,而不随触迁流,故为腹而不为目,既去彼以取此,则中常渊静,而湛然不扰矣。
金圣叹的成就
金圣叹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塑造人物形象的问题提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加以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以诗文为正统,对人物塑造的问题不甚关注。在叙事文学兴起后,虽陆续有人发表过若干精彩的意见,但比较零碎,也没有作必要的强调。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对于《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有如下论述: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御定道徳经注第十一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仰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辐,轮之股也。毂,车中之容轴者也。当其无,谓毂之空处,毂惟空虚,乃可行车,故曰有车之用。挻值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挻,和也,埴土也,和土为器,器中空虚,可以容物。凿戸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凿,穿也,户以出入,牖以通明,室惟空虚,故人得居处。故有之以为利,◎有此车,有此器,有此室,则有所以为天下利。无之以为用。◎车之转轴,器之容物,室之出入通明,皆当其无处,则无者所以为天下用。 此章言有无合一之妙,世人但知有之为用,而不知以无运有,其用乃神。观乎乗载以车,而必毂有空虚之处,乃得车之用。日用以器,而必器有空虚之处,乃得器之用。居处以室,而必室有空虚之处,乃得室之用。三者皆当其无有其用,而天下之理可以推矣。故非有,则无无以施其利,非无则有无以致其用。可见有无原自合一,知两者之不可分,斯知道之至也。
御定道徳经注第十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仰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乗也。营魄,即魂魄也。抱一者,相合而为一也。専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无所知而其气至専,无所能而其气至柔。涤除𤣥览,能无疵乎◎𤣥览者,𤣥妙之见也,著之则不免瑕疵,故当涤除之。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以爱爱民,爱必不周。以事治国,国必不治。清净无为,则民自化矣。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谓心也,出入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开阖。以心之运动变化,而言谓雌者,守静养动之意。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内外明白,中心洞然,而不存知识,故曰能无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𤣥徳。◎不宰者,不自以为能宰制也。虽有大徳,而物莫之能,故曰𤣥徳。
御定道徳经注第九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仰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鋭之,不可长保。◎盈则必溢,恐其溢,而左右以枝之,曰持。鋭则必折,惧其折,而节量以治之,曰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戒之在贪也。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戒之在傲也。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名遂,尝存谦退之心,是谓天之道。 此章言守身之道。知盈之必溢,持固之,不若不盈之安也。知鋭之必折,而以揣先之,不如不鋭之可长保也。是故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持而盈之,则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矣。髙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揣而鋭之,则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矣。然则惟功名成就,而常存谦退之心,此所以无私而成其私也,其得天之道乎!
御定道徳经注第八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衆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争,不争处髙洁也。衆人之所恶,谓卑下也。㡬于道,似有道者之善也。居善地,◎避髙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心善渊,◎空虚静黙,深不可穷,善渊也。与善仁,◎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言善信,◎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政善治,◎洗涤羣穢,平凖髙下,善治也。事善能,◎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动善时,◎冬凝春泮,涸溢不失节,善时也。夫惟不争,故无尤。◎水兼上文七者之善,而不争处髙洁,故无怨尤之者。
御定道徳经注第七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生者,惟生物而不自爱其生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者,后(已)〔己〕而先人也。外其身者,薄(已)〔己〕而厚人也。身先谓人,莫之能上。身存谓物,莫之能害。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私谓身也,后身身先,外身身存,故曰成其私。
御定道徳经注第六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谷神不死,是谓𤣥牝。◎谷,喻言也,以其虚而能受,受而不有,㣲妙莫测,故曰谷神。道本真常不灭,故曰不死。牝能生物,犹所谓母也,谓之𤣥者,见其生而不见其所以生也。𤣥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言天地自此而生也。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绵绵,㣲而不絶也,若存,存而不可见也。能如是,虽终日用之,而不劳矣。
汝为斗战胜佛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吾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