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灵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Author: Resin
只是见景生情便好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行者道:“师父,如今可走得路么?”三藏道:“我如今起坐不得,怎么上马?但只误了路阿!”行者道:“师父说那里话!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又说道:‘养儿不用阿金溺银,只是见景生情便好。’你既身子不快,说甚么误了行程,便宁耐几日何妨?”兄弟们都伏侍着师父,不觉的早尽午来昏又至,良宵才过又侵晨。
强梁者不得其死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却说八戒跳下山,寻着一条小路,依路前行,有五六里远近,忽见两个女怪,在那井上打水。他怎么认得是两个女怪?见他头上戴一顶一尺二三寸高的篾丝鬏髻 ,甚不时兴。呆子走近前叫声“妖怪”,那怪闻言大怒,两人互相说道:“这和尚惫懒!我们又不与他相识,平时又没有吊得嘴惯,他怎么叫我们做妖怪!”那怪恼了,轮起抬水的杠子,劈头就打。
御定道徳经注第五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者,结草为狗,用之祭祀,祭毕则弃之,乃最无容心之物也。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者,铸冶所用之风之器也。橐者,外之椟,所以受龠也。龠者,内之管,所以鼓橐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惟其空虚而无屈竭之时,是以动荡而有引伸之妙。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者,不偏不倚之谓,即道也。
御定道徳经注第四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本无名,故冲然为衆妙之门,故用之不穷,而莫能盈其量。渊兮似万物之宗。◎渊,至深之处也,道为万物母,故曰宗。挫其鋭,◎心出而入物为鋭,故当挫之。解其纷,◎物入而构心为纷,故当解之。和其光,◎本体之明,和之而不曜。同其尘。◎民庻之杂。同之而不殊。湛兮似或存,◎湛然至清,如有所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道之所从生也,其似在帝之先乎?帝谓生物之主也。
御定道徳经注第三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可欲如尚贤贵货之類,凡争盗皆起于见可欲。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除去嗜好,其心常虚,则欲尽理还而腹实矣。弱其志,强其骨。◎和柔収敛,其志常弱,则无欲自刚而骨强矣。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常使百姓黜聪明,絶嗜欲,纵有知识者,亦不敢有所作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夫为治而至于无为,则天下无不治矣。
尊师
按:摘录自吕氏春秋·卷四·孟夏纪,测试新标签实现文本彩印。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小臣,指伊尹。,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虞舜纪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人性万古不易!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似有错简?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黄帝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