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仰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辐,轮之股也。毂,车中之容轴者也。当其无,谓毂之空处,毂惟空虚,乃可行车,故曰有车之用。挻值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挻,和也,埴土也,和土为器,器中空虚,可以容物。凿戸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凿,穿也,户以出入,牖以通明,室惟空虚,故人得居处。故有之以为利,◎有此车,有此器,有此室,则有所以为天下利。无之以为用。◎车之转轴,器之容物,室之出入通明,皆当其无处,则无者所以为天下用。 此章言有无合一之妙,世人但知有之为用,而不知以无运有,其用乃神。观乎乗载以车,而必毂有空虚之处,乃得车之用。日用以器,而必器有空虚之处,乃得器之用。居处以室,而必室有空虚之处,乃得室之用。三者皆当其无有其用,而天下之理可以推矣。故非有,则无无以施其利,非无则有无以致其用。可见有无原自合一,知两者之不可分,斯知道之至也。
Tag: 解ミン 宙
御定道徳经注第十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仰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乗也。营魄,即魂魄也。抱一者,相合而为一也。専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无所知而其气至専,无所能而其气至柔。涤除𤣥览,能无疵乎◎𤣥览者,𤣥妙之见也,著之则不免瑕疵,故当涤除之。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以爱爱民,爱必不周。以事治国,国必不治。清净无为,则民自化矣。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谓心也,出入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开阖。以心之运动变化,而言谓雌者,守静养动之意。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内外明白,中心洞然,而不存知识,故曰能无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𤣥徳。◎不宰者,不自以为能宰制也。虽有大徳,而物莫之能,故曰𤣥徳。
御定道徳经注第九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仰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鋭之,不可长保。◎盈则必溢,恐其溢,而左右以枝之,曰持。鋭则必折,惧其折,而节量以治之,曰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戒之在贪也。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戒之在傲也。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名遂,尝存谦退之心,是谓天之道。 此章言守身之道。知盈之必溢,持固之,不若不盈之安也。知鋭之必折,而以揣先之,不如不鋭之可长保也。是故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持而盈之,则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矣。髙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揣而鋭之,则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矣。然则惟功名成就,而常存谦退之心,此所以无私而成其私也,其得天之道乎!
御定道徳经注第八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衆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争,不争处髙洁也。衆人之所恶,谓卑下也。㡬于道,似有道者之善也。居善地,◎避髙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心善渊,◎空虚静黙,深不可穷,善渊也。与善仁,◎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言善信,◎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政善治,◎洗涤羣穢,平凖髙下,善治也。事善能,◎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动善时,◎冬凝春泮,涸溢不失节,善时也。夫惟不争,故无尤。◎水兼上文七者之善,而不争处髙洁,故无怨尤之者。
御定道徳经注第七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生者,惟生物而不自爱其生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者,后(已)〔己〕而先人也。外其身者,薄(已)〔己〕而厚人也。身先谓人,莫之能上。身存谓物,莫之能害。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私谓身也,后身身先,外身身存,故曰成其私。
御定道徳经注第六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谷神不死,是谓𤣥牝。◎谷,喻言也,以其虚而能受,受而不有,㣲妙莫测,故曰谷神。道本真常不灭,故曰不死。牝能生物,犹所谓母也,谓之𤣥者,见其生而不见其所以生也。𤣥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言天地自此而生也。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绵绵,㣲而不絶也,若存,存而不可见也。能如是,虽终日用之,而不劳矣。
御定道徳经注第五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者,结草为狗,用之祭祀,祭毕则弃之,乃最无容心之物也。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者,铸冶所用之风之器也。橐者,外之椟,所以受龠也。龠者,内之管,所以鼓橐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惟其空虚而无屈竭之时,是以动荡而有引伸之妙。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者,不偏不倚之谓,即道也。
御定道徳经注第四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本无名,故冲然为衆妙之门,故用之不穷,而莫能盈其量。渊兮似万物之宗。◎渊,至深之处也,道为万物母,故曰宗。挫其鋭,◎心出而入物为鋭,故当挫之。解其纷,◎物入而构心为纷,故当解之。和其光,◎本体之明,和之而不曜。同其尘。◎民庻之杂。同之而不殊。湛兮似或存,◎湛然至清,如有所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道之所从生也,其似在帝之先乎?帝谓生物之主也。
御定道徳经注第三章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成克巩恭纂 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可欲如尚贤贵货之類,凡争盗皆起于见可欲。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除去嗜好,其心常虚,则欲尽理还而腹实矣。弱其志,强其骨。◎和柔収敛,其志常弱,则无欲自刚而骨强矣。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常使百姓黜聪明,絶嗜欲,纵有知识者,亦不敢有所作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夫为治而至于无为,则天下无不治矣。
尊师
按:摘录自吕氏春秋·卷四·孟夏纪,测试新标签实现文本彩印。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小臣,指伊尹。,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